第十个“世界肝炎日”,市疾控中心这些提醒要牢记!
更新时间:2020/7/30 9:01:39 |
今年的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十个“世界肝炎日”。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普及肝炎防控知识,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确定了今年的宣传主题: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公众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病毒性肝炎的10类高危人群市疾控中心提醒:高危人群应接种乙肝疫苗
第一类:经常接触人体血液者,如纹身师、医疗美容从业者、理发师等。 第二类:有多个性伙伴或者男同性恋者,通过体液和破损黏膜传播。 第三类:防疫人员。防疫人员需要为大量人群注射疫苗,并接触感染患者,接触血液并且容易被针头刺伤,造成职业暴露。 第四类:需要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的人群。由于有的血液制品提供者,处于感染的窗口期,不排除发生感染的可能。 第五类:乙肝、丙肝患者配偶及家属。通过性行为或者破损的伤口,经过血液体液传播。 第六类:器官移植者。若供体处于传染病的窗口期,会携带感染病毒,经过移植的器官,传染给受体。 第七类: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容易发生锐器伤、黏膜的暴露等,通过血液传播。 第八类:免疫功能低下者。例如肿瘤晚期、血液疾病、艾滋病等,成为肝炎的高发人群。 第九类:高危行为者。不正规的美容机构进行的美容手术、打耳朵眼、纹身;共用注射器、刮胡刀、牙刷等。 第十类:去过甲肝、戊肝疫区人员。 市疾控中心强调:接种疫苗是预防肝炎最有效措施。 接种疫苗是预防相应类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目前已经上市的疫苗有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有效减少与乙肝病毒相关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接种甲肝疫苗可预防甲型肝炎。 开展早期筛查,做到对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最大限度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慢性丙肝患者经规范治疗,大部分可以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