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质疏松日|让我们一起:强健骨骼,远离骨折!
更新时间:2020/10/20 9:26:11 |
骨骼的健康程度往往反映一个人的行动能力,而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已经紧随糖尿病、老年痴呆,跃居老年疾病第三位。因此,在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来临之际,市疾控中心呼吁广大市民:强健骨骼,远离骨折! 据介绍,世界骨质疏松日在1996年由英国国家骨质疏松学会创立,随着参与国和组织活动逐年稳定地增长,世界骨质疏松日的影响日益扩大,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会员国家及组织均开展了这一活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还出版发行快讯,不定期刊登各成员国骨质疏松组织开展骨质疏松日活动的情况和经验,互相进行交流,使世界骨质疏松日这一天的活动成为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全球盛会。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首个中国主题为“强健骨骼,远离骨折”。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骨质疏松这样的症状呢? 据介绍,这是因为人的骨骼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理过程中,骨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女性,绝经后体内多种激素浓度发生改变,如雌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这些激素的变化或独自或协同作用,使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导致骨转换加速,骨量丢失增加。 在我国,约有7%的人口患有骨质疏松症,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30%以上。另外,经研究发现,婚姻、学历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影响,丧偶或离异、初中及以下学历者的发生率较高。文化程度低的老人在经济来源、社会联系与支持方面欠佳、接受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信息渠道少,从而自我保健意识和行为也比较差。骨骼健康状况差的人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加。 因此专家建议,骨质疏松预防应从小做起,要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到30岁至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峰值骨量),尽量增加峰值骨量。 广大市民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避免或减骨 质疏松发生: 一是合理的膳食结构牛奶是最理想的钙源,成人每日摄入500毫升、儿童750毫升、青春期800毫升可保证每日钙摄入量。 二是选择含钙量高的食品芝麻酱、虾皮、海米、海带、银耳、牛奶、豆制品和奶酪等都是钙含量较高的食品。 三是维生素D的摄入人体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IU,鱼肝油、沙丁鱼罐头、蛋黄、鲮鱼和鸡肝等食品维生素D含量较高。阳光照射也是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柔和阳光下散步40分钟可保证机体所需维生素D。 人到中年,就到了骨质疏松的二级预防未雨绸缪阶段。此阶段预防的核心是延缓中年人骨量丢失,以尽量避免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为目标。主要的预防方式除了食补、坚持体育锻炼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外,还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和适量钙剂。但药补不如食补,钙要尽量从天然食品中获取,是否需要补充钙剂应该去正规医院咨询专科医师及做骨密度检查。
|